中部广告位 1180 * 120 像素

华人华侨参与一带一路系列研究:文莱篇

作者/来源:环球网   发表时间:2015-09-30 05:30:53

  编者按 :中国向国际社会正式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迄今已确定了65个沿线国家,一个全新的贯穿亚非欧的发展格局正在逐渐成形。在这一划时代的历史进程中,移居海外的华人华侨,凭着其独特的身份定位及资源优势,必将成为建设“一带一路”不可或缺的力量。据此,爱海洋网联合暨南大学、华侨大学等相关专家学者,就“沿线国家华人华侨如何对接‘一带一路’”进行系统研究,并推出研究文章,为中国各级政府、各企业、社会团体、学术界及其他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

  陈琮渊 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助理教授

  李威明 台湾政治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博士生

文莱地图

  文莱全称汶莱达鲁萨兰国(Brunei Darussalam)位于婆罗洲岛西北部,与马来西亚沙巴(Sabah)、砂拉越(Sarawak)两州接壤,面积5,765 平方公里,气候炎热多雨,78%的国土面积为雨林所覆盖,自然生态丰富。该国人口约41 万4 千人,其中马来人约27 万3 千人,其他种族约9 万5 千人,华人约4 万5 千人,多数来自福建、金门等闽南地区。

  文莱古为酋长统治,14 世纪伊斯兰教传入后始建立苏丹国,实行君主世袭制,以伊斯兰教为国教,15-16世纪鼎盛一时。17世纪起文莱饱受外力侵逼,国势衰颓,先后割让大片领土,终于1888年沦为英国保护国,二战后国防、治安及外交事务仍受英国管辖。哈山纳波嘉(Sultan Haji Hassanal Bolkiah)则于1967 年即位成为第29 任苏丹,统领至今。1984 年1月1日文莱宣布独立,收回内外主权,订2 月23日为国庆,同年9月21日成为联合国第159个会员国。

  文莱为东南亚第三大石油生产国及世界第四大天然气生产国。石油蕴藏量估计高达11亿桶,平均日产量20万桶,主要外销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中国大陆等,拥有“东南亚石油小王国”的美誉;该国天然气蕴藏量估计达3,908亿立方公尺,可连续开采至2033年。此外,成衣业为文莱仅次于石油天然气之出口产业,主要外销美国以及欧洲。在农业方面,文莱政府为了加强农业领域的生产力,以稻米、牲畜养殖为发展重点项目,致力扩大生产规模,推动技术主导的生产模式。

  文莱华侨华人:占总人口比例在东南亚第三,但影响力相对较弱

  文莱古称渤泥国,和中国贸易互动由来已久,宋元时期已有中国客商在文莱驻留的记录。1972年,德国汉学家傅吾康(Wolfgang Franke)教授在文莱调研发现南宋古墓碑,该碑立于公元1264年,镌刻文字显示墓主蒲氏可能是来自泉州的伊斯兰教徒。据传说,明末清初时,金门籍闽浙总兵黄顺庆流落文莱,被苏丹召为驸马,后基于同族乡亲关系的牵引,即陆续有金门人士移居文莱。此说尚待考证,但文莱丰富的矿藏、香料作物等利源,于数百年来不断吸引大批华商华工到此发展,则是不争的事实。

  17世纪后期,文莱地方动荡不安,帆船贸易中断,不少华人被迫离境,但很快就卷土重来,栽植胡椒、发展商业,成为文莱王国当时最重要的经济支柱。

  1911年文莱第一次人口调查显示,华人计有736人。1929年,诗里亚(Seria)发现了富饶的油田,华人移民蜂拥而至。大量来自砂拉越、新加坡与香港的华工到文莱油田工作,也有不少华人从事耕作及商贸,华社生机蓬勃。二次世界大战前,由于土地开发及石油生产所需,殖民当局允许华人自由进入;然而1949年后,国际冷战对立情势加剧,英殖民政府基本不再批准中国大陆移民入境。此后文莱《国籍法》对于移民归化日益严格,独立后亦然,华侨华人入籍不易,加之该国对于出入境的管制较多,也限制了外来人口的成长。时至1991年,华人人口虽达40,621人,但其中一半是持1至3年短期工作准证的临时居民。在52%的华人永久居民中,只有23%是公民,29%尚未取得公民权。

  (1) 人口分布

  文莱华人大多集中在首都文莱镇(Bandar Seri Begawan)、马来奕市(Kuala Belait)、诗里亚市及都东市(Tutong)。华裔祖辈多来自闽粤两省,方言群包括福建、广东、海南、客家、福州、潮州等;占多数的闽籍人士中又以金门人为多,分布在摩拉县、马来奕县、都东县及淡武廊县。

  (2) 经济概况

  华族移民文莱早年主要从事农业、渔捞、码头工人等劳动密集工作,也有不少华裔经营小生意。战后华人主要从事批发、零售、贸易等,除了在商业方面非常活跃,也引领了文莱其他族群较少参与的餐饮及娱乐等服务业之发展。

  1960年以来,文莱基础设施不断扩建,政府大量引进外国及本地华裔人材,包括工程师、技术人员、建筑工人,甚至是管理行销专才等,华人职业范围也从此扩大。1984 年文莱独立后,文莱政府为避免经济结构过分依赖石化产业,推行经济多元化政策,华商的经营范围随之多样化,涵盖百货、批发、建筑、投资、金融、保险、制造等领域。根据文莱经济策划局统计,目前文莱华人占全国总人口之15%,多数经商或在一般行业就职,只有少数任职政府部门或油田公司。例如,两岸知名艺人吴尊即为文来华裔,祖籍金门的他,除了演艺事业发光发热,在文经商有成,亦广受瞩目。

  文莱华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在东南亚国家中排名第三,但华人经济影响力却远不如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华人。这系因文莱华人人口有限及当地制度环境使然,文莱政府着重扶持马来人发展,指定若干与行业只能由原住民经营,法律也规定只有文莱公民才享有土地所有权和买卖权,外侨只能租用。这些政策多少限制了华侨华人在当地的经济活动。

  (3)社会组织

  文莱为君主制国家,政府要员多甄拔自苏丹亲信,政党政治发展受限。文莱没有华人政党,但政府允许华人成立与政治无关的社团组织。现今文莱有40多个华人社团,多以促进经济、文化发展及彼此联络为宗旨,以地缘和业缘性社团为大宗,如文莱广惠肇公会、文莱福建会馆、文莱马来奕福州公会、文莱群声音乐社、文莱海南会馆、文莱客属公会、文莱留台同学会、文莱镇中华商会等,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文莱镇中华商会,该会与马来商会和国际商会并列为文莱三大商界组织。几乎未见血缘性社团(姓氏公会),则是文莱华人社团有别于东南亚华社的一大特色。

  现今文莱华人社团组织发展存在隐忧,如文莱福建会馆副主席方天浩所言,普遍缺少青少年参加,使社团面临老化的问题。他认为现代青年不热衷社团组织活动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是因为对“籍贯”缺少认识,对“根”的认同薄弱。

  (4)语言教育

  文莱以马来语为官方语言,同时强调英文教育。大多数华人能讲华语,民间日常往来也多以华文书写。文莱政府的文化政策相对开明,允许华文教育存在。目前文莱共有八间华校,其中小学五所,中学三所,提供从幼儿园到中学五年级的教育。三所中学分别是文莱中华中学、诗里亚中正中学和马来奕中华中学;五所小学分别是都东中华学校、双溪岭中岭学校、九汀中华学校、那威中华学校和淡武廊培育小学。

  参与“一带一路”:三点建议

  文国华裔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角色及作用,端视中、文双方彼此在经济、文化及社会方面如何对接。

  一、强化经贸合作支持力道,重视华商角色,降低中国海外投资风险。中、汶于1991年9月30日建交以来,双边贸易日见活络, 经过十年发展,2002年双边贸易额达2.63亿美元,2011年此一数据为13亿美元,增长可观。过去十五年来,双方在建筑、农业和渔业合作密切,中国企业也积极投资文莱的水产和稻米种植项目,如有适当的配套及政策支持,这些投资合作将更能起到推升“一带一路”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文莱政府自1970年代起推动合股制,鼓励华人与其他民族合作,分享经商之道。当地华商长期积累的人脉及资源,正是中国企业打入文莱市场的重要渠道,应予重视。

  二、以更丰富多元的媒介及管道,展现中华文化魅力,争取汶国新一代华人的好感。在交通便捷,资讯爆炸的时代,中华文化除了依托传统的商贸、考察、求学等场合的交流推广,更应注重手机等多媒体平台的经营,除了考虑即时与互动外,更要以生动活泼的方式,结合时下青年关注的议题来发挥,打动人心,使之由兴趣产生认识,进而发自内心的亲善与支持。

  三、在官方协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社会经济交流。中文两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建交以来,在民航、卫生、文化、旅游、体育、教育、司法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逐步展开,签订多项协议。2003年7月起,持普通护照来华旅游、经商的文莱公民享有15天内免签证的待遇。2005年6月,中文双方就互免持外交、公务护照人员签证的换文协定生效,进一步完善两国交流互动的良好基础。在可见的未来,往来的便利性将持续深化互通互信,首先受惠于双方社会经济互动的文莱华侨华人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及能量。

文末广告位 820 * 300 像素
用户评论
暂无内容
用户名:
E-mail:
评分: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