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金山湾区是怎样发展的?硅谷是如何崛起的?
(原标题:一个时代的崛起:旧金山湾区溯源)
特派记者 张涵 纽约报道
编者按
在全球的投资低迷期中,旧金山湾区再一次证明了它的实力:最新报道显示,全球有101家独角兽公司的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利亚,23家位于纽约,33家在中国,欧洲的独角兽公司只有13家,主要在德国和英国。印度5家,新加坡2家。
尽管地价飚升、劳动力成本上涨、国际竞争激化、商业环境周期性恶化,孕育着创业精神的硅谷却始终在信息技术的滚滚大潮中领先群雄。
旧金山湾区是怎样发展的?硅谷是如何崛起的?与之密切先关的斯坦福又是如何从一个区域大学逆袭成为全球名校乃至创新孵化器的?本组报道将深入探究,并希望为粤港澳湾区提供镜鉴。(辛灵)
导读
“信息技术每一次重大的进步,都由一家在湾区诞生成长的公司来领导:集成电路、个人电脑(苹果)、工作站、三维图像、数据库软件,还有网络计算器。” 一位投资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在目前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的风口下,错失机会的风险担当不起。”
天气好的时候,在从奥克兰开往旧金山的大桥上可能会产生错觉,仿佛在从皇岗口岸到香港大屿山机场的桥上飞驰。桥下的海湾宽阔,成群的集装箱和船只停泊在海滩间。金门大桥另一侧的山峦在不远处起伏,像极了香港的碧海蓝天。
而一旦过了大桥,氛围开始不同。在略显破旧的旧金山市中心不到10公里的范围内,是全世界最密集的高估值企业中心:像Lyft这样估值50亿美金的科技公司有大约30余家,再往南开一点,就是Uber、Airbnb这些真正过100亿美元的独角兽。
根据毕马威最新的统计数据,2017年第一季度风投市场的总体趋势依旧沿袭了资本寒冬,交易宗数持续走低,关闭交易的创业项目持续减少,平均单笔交期额走高并趋稳。
但在全球的投资低迷其中,湾区又再一次证明了其实力:最新报道显示,全球有101家独角兽公司的总部位于美国加州,23家位于纽约,33家在中国,欧洲的独角兽公司只有13家,主要在德国和英国。印度有5家,新加坡有2家。
尽管地价飚升、劳动力成本上涨、国际竞争激化、商业环境周期性恶化,孕育着创业精神的硅谷却始终在信息技术的滚滚大潮中领先群雄。
追逐独角兽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后,科技股一反此前的预计,持续上涨了将近10%。亚马逊、谷歌、苹果以及英伟达的市值均在过去几个月中涨幅超过想象。
更没有人敢于错过湾区。
一位国内主流科技公司的投资部门经理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过去的24个月中,负责全球并购的他飞来加州不下10次,每次要待上小半个月。
与中国资本一样,许多主权投资机构正在将更多资金投到科技初创企业,并在硅谷开设办事处。
据调研公司PitchBook统计数据显示,主权财富基金去年在美国初创企业做了12笔投资,价值124亿美元,远超过2012年的四笔投资,即2.02亿美元的规模。
据马德里IE商学院Sovereign Wealth Lab研究中心称,去年全球涉及主权财富基金与初创企业的交易有42宗,总价值约为162亿美元。
侧重科技产业、规模达1000亿美元的Vision Fund成立,显示上述数字还将增加。Vision Fund是由日本软银和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的合资设立的。向美国叫车服务企业优步(Uber)提供35亿美元融资后,沙特PIF这种投资兴趣被激发出来。
去年主权财富基金参与的交易包括China Internet Plus和阿里巴巴关联金融公司——蚂蚁金融服务数以10亿美元计的融资。
“信息技术每一次重大的进步,都由一家在湾区诞生成长的公司来领导:集成电路、个人电脑(苹果)、工作站、三维图像、数据库软件,还有网络计算器。” 一位投资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在目前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的风口下,错失机会的风险担当不起。”
簇群效应凸显
故事当然不仅是估值。“从最根本的程度上说,湾区的生态系统仍然是全球无法比拟的。” 一位投资人在硅谷一个增强现实的活动中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下面的比较可以说明硅谷今日的地位。在20世纪90年代,硅谷的研发人员占劳动力总数的10%,是美国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1999年,硅谷雇员的人均创造价值达到11.5万美元,而同年美国平均数字为7.8万美元。1999年,硅谷首次公开上市的企业数已创纪录地达到了72家。1999年,13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涌向这一地区,占全美总额的三分之一。
硅谷的特色在于它孕育了许多企业。换句话说,尽管很多重大的科学技术进步在此产生,但硅谷的故事却不应仅仅局限在取得的科学进步或技术突破上。
其中包括:在电子领域,瓦里安兄弟发明了真空电子管;在硅片方面,仙童半导体公司发明了制造晶体管的平面工艺,同时它也是集成电路的发明者之一,英特尔的工程师们发明了微处理器。在计算机领域,斯坦福研究中心的道格拉斯·恩格巴特于1968年首次提出将电脑用于提高个人生产率的概念;施乐公司PARC研究所实现了一些重大突破,包括了图形用户界面;苹果公司推出第一台成功的微型计算机;IBM阿尔梅登实验室发明了磁盘储存信息的随机存取和相关型数据库;斯坦福大学和伯克利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在RISC芯片和相关型数据库结构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
硅谷的实力建立在上述这些闻名世界的发明基础之上,但也有许多重大技术进步产生在别处:像晶体管、包交换、国际互联网、浏览技术等都是在其他地区取得的。信息技术的每一个突破已经迅速传播到全美国乃至全世界。
令硅谷与众不同的不是这里发明的技术,而是把这些技术进行开发、利用并将其推向市场的在当地创建的企业。换句话说,硅谷的故事是企业尤其是创业企业进行技术开发与市场应用的历史。结论是:新公司专注于新技术,并创造新财富。
硅谷栖息地如同动植物的自然栖息地,硅谷是高技术创业企业的栖息地,所有高技术企业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已经在这里随时间得到有机的发展。硅谷栖息地包含了人员、企业与机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网络与互动模式。与自然栖息地一样,硅谷具有复杂、动态、相互依存关系的特征。
这里又是一片“产业聚集地”。这一定义是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一个世纪前提出的,它是指由于某地技术外溢造成同一产业的企业聚集于某一地区的现象。
而这一汇聚过程一旦开始,技术(创意)外溢、技能的积累、生产所需的资源的可获得性,以及一系列反馈都有助于保持竞争优势。硅谷就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它由电子企业起家,此后领导着信息技术的每一次潮流。
这些簇群显示了邻近性和本地资源的重要性。正如迈克尔·波特所说:“要在全球经济中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更加立足于本地资源——知识、关系、原动力——这些是遥远的对手无法匹敌的。”湾区就是一个发挥本地知识和关系簇群优势的典范。(编辑:赵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