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菜鸟积怨已久,快递到底要不要为平台打工?
(原标题:顺丰菜鸟积怨已久,快递到底要不要为平台打工?)
一个月前,菜鸟主导的2017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马云向台下快递公司训话:“很多公司已经上市,但我没有发现上了市以后跟不上市有多大的区别……我对物流整合市场看好,但对快递公司的投入表示担忧。”
同时,菜鸟一如既往地宣扬开放数据、协同的必要性,而顺丰一如既往地没有参会。2013年菜鸟网络成立之初,顺丰一度与三通一达悉数成为前者小股东(各占1%),这恐怕是双方唯一看似甜蜜的时刻。有内部人士称,顺丰一开始就对菜鸟持警惕心态。
终于,一个“小范围的快递柜对接问题”成为点燃炸药桶的火柴,将双方的矛盾激化到极致——
5月31日晚上6点,菜鸟接到顺丰发出的数据接口暂停告知,理由是信息安全问题。6月1日凌晨,顺丰就关闭了自提柜的数据信息回传。6月1日凌晨,顺丰宣布关闭对菜鸟的数据接口;中午,顺丰又停止给所有淘宝平台上的包裹回传物流信息。
在此期间,菜鸟建议商家暂时改用其他快递公司发货,在商家后台剔除了顺丰选项、并封杀了第三方接口。
顺丰回应表示,事实是并非顺丰关闭数据接口,而是菜鸟在6月1日下线丰巢接口信息,实为封杀丰巢在先。本次菜鸟暂停丰巢数据接口,表明以信息安全为由,其实根本是一场有针对性封杀行动,除丰巢外,其他平台均未关闭数据接口;菜鸟之所以封杀顺丰,背后的原因是阿里方面一直希望顺丰从腾讯云切换至阿里云。
顺丰在回应中呼吁,“希望所有快递行业同仁警惕菜鸟无底线染指快递公司核心数据行为”。
事实上,这本是顺丰持近40%股份的丰巢快递柜与菜鸟的纠纷,但已上升到了顺丰和菜鸟“决裂”的程度。截至目前,淘系电商卖家已经无法正常使用顺丰快递,如果私下选择顺丰,则会面临无法确认发货、收货的障碍,和延迟发货、货物损失、退货无从考证的风险。
这是一个两败俱伤的争执,阿里失去了履约水平最高的物流服务商、商家只能退而求其次,而顺丰则舍弃了占业务量2成的淘系电商件(有可能不止于此,因为顺丰也会和天猫商家直接签署服务协议),这将涉及每日百万级的订单,最终消费者体验也会受到影响(尤其在3C、生鲜品类购物时)。
争执的落点在信息安全与数据调用上,对此双方各执一词,顺丰称被要求提供非淘系数据,菜鸟则表示顺丰大量查询和使用丰巢当中非顺丰的数据。
而从双方摆出势不两立的态势来看,这不仅是快递柜接口纠纷,应该说,这表面上是物流数据掌控之争,本质上则是快递公司与电商平台对物流链路主权之争,顺丰不想为菜鸟打工。
菜鸟正改变快递商业模式
京东CEO刘强东在2016年的评价似乎讲到了症结所在,他说:“菜鸟物流就是在为几家物流公司上搭建系统,说得好听是提升这几家快递公司效率,说得难听点,这几家公司的大部分利润都是被菜鸟物流给吸走。”
而之所以能吸走快递公司的利润,本质在于菜鸟将会改变快递公司的模式。中通便曾在其风险提示中提到,“和菜鸟的合作可能会使其提升成本、削弱与终端客户的连接,甚至打破以往的商业模式。”
这涉及到菜鸟前几年最核心的产品——仓配和电子面单。
菜鸟仓配网络伴随以天猫为主的淘系大商家而生,电商商家从分散到不断向品牌集中化发展,需要更强的时效服务表达,而分仓模式可以使商品离用户足够的近,以便快速送达。这改变了原有的电商物流层级:收件——快递分公司——RDC——快递分公司——用户,转而变成仓配一体化服务,弱化快递的揽件职能,使后者只能配送。此前大量加盟网点变成“派件网点”导致利润降低,产生于总部的纠纷,与此也有部分关联。
此外,菜鸟网络在一些区域正更多地选择落地配而非快递公司进行配送,一位内部人士称“主要是因为落地配更听话”。
菜鸟从出生便带着构建标准、一统天下的理想。而其4PL(第四方物流)的定位为自己限定了只做平台、不搞自营的底线,“将来上市一定要以互联网公司模型,而非物流”,一位内部人士告诉36氪。在地网(社会化仓配网络)的基础上,线上系统是其输出标准的重点。
有趣的是,2017年5月29日上午,包括顺丰在内的15家邮政快递企业刚与菜鸟网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承诺进一步推动数据开放连接,与菜鸟将基于云计算服务,通过电子面单、云客服等产品上的合作来推动行业的信息化升级。
合作内容中的云服务、电子面单则刚好是此次争端的重点。顺丰为何要反抗呢?
电子面单菜鸟推出的第一个成功的“互联网产品”,统一了商家、物流企业的接口和标准,实时计算出每个包裹的路由,经过哪个分拨中心、站点、小件员,直接反映在三段码上,并实时监控到快递公司所有的分拨中心和站点。
而菜鸟物流云则本质是先让快递公司上阿里云,并做系统拆分、改造(如将仓储、客服、COD系统拆开),及整体架构修改。韵达是快递公司中第一个上菜鸟物流云的,基于此,菜鸟可以基于日志进行全链路系统与业务监控,并输出其五级地址库。而其最终的目的是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经过博弈、动态规划、协调资源来达成供应链全盘统筹。
这就像一个中枢,每个包裹从消费者下单开始就按照库存、地址来分配好路由。如同菜鸟网络总裁万霖所说:
做到24小时必达需要把库存提前放到离消费者近的地方去,核心是通过数据判断智能分仓,会有一整套供应链的算法帮助商家分析消费者的数据,做提前的预测,对于消费者的分布和库存做智能的匹配。
从最初单点发全国的模式演化到多地分仓的模式之后,整个网络的复杂程度是呈几何纬度上升。菜鸟通过全国最全的地址库,还有高德地图提供的数据算法和支持,可以帮助商家在复杂的网络当中做最好的路由选择。
而实现这些的必要前提就是掌控数据,数据的核心则是标准,“当物流公司所有信息和作业(包括包装标准),配合干线和仓储资源的标准,再加上阿里对于商流的掌控,菜鸟理论上可以形成垄断,拥有绝对话语权”,业内人士称。
“原本物流的主动权是供方的,现在已经完全转移到了需方,之后会转移到数据上,从人找货变成货找人,物流、分销、零售的角色会因数据而改变”,银泰集团CEO陈晓东曾对菜鸟的数据应用如此评价。
因此,顺丰的担忧并无道理,如果菜鸟尽享平台不可替代性之美妙,而快递公司沦为听候指令的打工者,这是其不愿意看到的。
快递到底要不要为平台打工?
2016年5月,顺丰曾推出一款数据增值服务“数据灯塔”。这款产品融合了顺丰内外部数据,通过智慧物流、智慧云仓,指导商家更好地分仓、备货、库存管理。可以看出,这与菜鸟的数据应用理念类似,顺丰不仅不甘于“被指挥”,甚至还想指挥别人。
但不是谁都有顺丰的命。尽管菜鸟与快递公司一直有隐约的竞合关系,由于淘系订单普遍占其业务量的70%-80%左右,三通一达仍必须与菜鸟合作。顺丰则由于电商件只占2成而显得有恃无恐。
就在昨天,已经有其他快递公司开始趁获取顺丰暂时丢掉的客户了,不过顺丰表示从容,“极端情况下,我们丢了2成订单仍可以活的很好,但淘宝没了顺丰就失去了最可靠的物流服务”,一位顺丰内部人士称。
尽管国家邮政局表示对此事高度重视,“及时与当事双方高层进行沟通,强调要讲政治,顾大局,寻求解决问题的最大公约数,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决不能因企业间的纠纷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和负面效应”,但截至目前,冲突并没有终止的迹象。
从长期维持商业壁垒和利润水平的角度来看,顺丰的孤傲显得理所应当;而菜鸟的平台统筹模式也不失为提升物流效率的好办法。快递公司是否为平台打工本是自身决定,有关数据要不要共享的争议也仍将继续,但唯独明确的是,双方需要尽快协商如何求同存异、保证消费者的体验。而如果最终与3Q大战一样以伤害用户体验告终,则必然意味着电商服务的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