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广告位 1180 * 120 像素

半身麻木诊断或瘫痪 奥运前陈若琳险被判"死刑"

作者/来源:网易体育   发表时间:2017-06-03 14:57:57

奥运前"落枕"险被判"死刑" 剧烈运动可导致瘫痪

9月初的时候,陈若琳刚刚跟随中国奥运精英团在香港和澳门访问归来,又即将马不停蹄地奔赴上海,准备和全队一起参加属于跳水队的庆功活动。跟她约好,在训练局公寓里见面。

秋日午后的阳光依旧毒辣,陈若琳一身运动装扮,埋在满屋子的纸箱中间,闷头进行着整理工作。因为行程过于密集,陈若琳的脸色并不好看。屋子里虽然开着空调,但是细密的汗珠依然爬满了额头。这是里约奥运会后,第一次见到她。

陈若琳宣布退役,是一个并不出人意料的决定

陈若琳宣布退役,是一个并不出人意料的决定。

我没心没肺地脱口而出,“干嘛呢,不过了!”这原本是我们之间说话的方式,见面就刀光剑影,没大没小。只是,这次我没有等到想象中,或犀利、或俏皮地回应。陈若琳抬头看了我一眼,接着整理她的衣物。只轻声说了句:“哥,有点儿乱,随便坐吧。”

今年1月的时候,为了准备奥运节目,需要对所有奥运选手做面对面的专访。我们在国家跳水队集训驻地的宾馆,找了一间会议室,几束光勾勒出每个运动员面部的造型,其余的光源全部被切断了。在静谧、黯淡的环境里,也许更能激发出人的倾诉欲。

我和陈若琳促膝而谈。从细碎的个人爱好,到筋疲力尽的日常备战;从家庭,到队友;从06年的初出茅庐,到如今的奥运三朝元老;话题很是零散。平日里嘻嘻哈哈的姑娘,面对镜头,回答问题总是特别简单。遇到难度稍大一些的,更是会用撒娇的方式搪塞过去,根本无法深入。你跟她越认真,她回应你的越随意。陈若琳是真正的高手,她将你所有的力道,都陷于无形。这是她的处世哲学,也是她的聪明之处。既不得罪媒体,也不过多“出卖”自己,总是以小女孩儿的面貌示人。

喜欢自拍的陈若琳,在微博上十足小女生模样

喜欢自拍的陈若琳,在微博上十足小女生模样。

突然想起来,有一段时间她训练的时候,身边总会站着一位神秘的人物,对她进行特殊指导。别的队员训练结束,无非是传统的放松按摩。而她却在神秘人的带领下,进行着外人看起来很怪异的动作,比如:用一根绳子牵引,原地慢慢左右打滚;被人抓住整个脑袋,一点点往上拔……很多动作,甚至让人看上去忍俊不禁。而她在完成水上训练时,脖子后面更是贴满了固定胶带。

于是,我的话题不自觉地拐到了伤病上。“你脖子的伤病,让你受了不少罪吧?”她愣了一下,然后,低着头像是喃喃自语般地嗫嚅道:“你都知道了!”

我心想:我知道什么了?明明是你回答问题的方式,把我逼到了绝路。其实,这种每个运动员都要面对的口水问题,我的本意并不想涉及。只是那个时刻,直觉告诉我,有大事儿发生了。

沉默了一会儿,她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望向我,然后说出一句惊人的话“奥运会前,我差点儿被判了‘死刑’。”接下来,她像是拧开了水龙头一般,源源不断的讲述倾泻而出。

奥运会上的所向披靡,背后是差点戛然而止的职业生涯

奥运会上的所向披靡,背后是差点戛然而止的职业生涯。

从2004年进入国家队以来,陈若琳一直进行着以跳台为主项的训练,每天近百次从3米到10米不同的高度俯冲下来,对颈椎的伤害一直在累积。去年11月,她的脖子突然间无法正常转动。陈若琳以为是落枕,没太当回事儿。每天还在大运动量的正常训练,只是让队医做做按摩、扎扎针灸。可是,疼痛让她的技术动作已经完全变形。跳水是一项精准的运动,每一点的偏差,都会形成连锁反应。于是,每一跳,也都会使得原本羸弱的颈椎,雪上加霜。

只是,陈若琳浑然无知,依旧希望用坚持,来面对迟迟不见好转的“落枕”。直到有一天,脖子完全动不了,疼痛折磨得她坐立不安。她向队里说出实情,申请照了个片子。

天坛医院核磁共振的结果让所有人吓了一跳:脊髓空洞症!这种病通常会使人产生感觉障碍,晚期将会影响到下肢的行动,甚至是截瘫。队里立即让陈若琳做了第二次加强型核磁共振,连每一根血管都能看清楚的那种检查。经过专家会诊,排除了空洞症的可能。诊断结果为:颈椎3、4、5节突出,有节段性的脊髓缺血性改变。最终给出的结论是:不宜进行剧烈运动,更不适合跳台这样的高危项目。如果再遇到严重的运动创伤,不排除有瘫痪的危险。

陈若琳的坚持打动了周继红,也成就了奥运

陈若琳的坚持打动了周继红,也成就了奥运"五金王"。

冰冷的结果,摆在陈若琳面前,她根本不记得自己是怎样从医院,回到训练局公寓的,总之在无人的角落里哭了很久。“当时,眼泪根本止不住。怎么擦,也擦不干净。那次足足哭了有40多分钟。所有的委屈和不甘,让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擦干眼泪,她不知道哪来的勇气,直接找到中国跳水队当家人周继红,开门见山,“领队,我要坚持。我已经准备了三年多,还有7个月就是奥运会。现在换人,根本没时间重新磨合。这块金牌不能丢,我自己也不想放弃。这可能是我最后一届奥运会了,还是让我把最后一次梦想完成吧。”

坐在我面前的陈若琳,处在光影的交织中。强烈的光束,打在她的身上,让黑暗中的陈若琳造型鲜明。眼泪再一次从她的眼眶中静静滑落。我是第一次从这个刚满23岁的姑娘嘴里,听到“最后一次”的说法。那些70、80年代在报告文学和体育电影里频繁出现的桥段,活生生地摆在了面前。

文末广告位 820 * 300 像素
用户评论
暂无内容
用户名:
E-mail:
评分:               
评价: